想要用 AI 真正做出东西来( lái),
有技术的同时也要有想( xiǎng)法。
文 | 银河纽带
编辑 | 羊羊( yáng)、Joy
想要用 AI 真正做出东西来( lái),有技术的同时也要有想( xiǎng)法。
AinimateLab 的总监周士诚今年有( yǒu)两部 AI 短片斩获佳绩——《缸中( zhōng)之脑》获得今年北京国际( jì)电影节 AIGC 单元最佳动画;《我( wǒ)的外星女友》则入围了今( jīn)年上海国际电影节 AIGC 短片( piàn)单元六强。
△《缸中之脑》海报( bào)
△《我的外星女友》海报
两部( bù)作品的风格截然不同,《缸( gāng)中之脑》为情感向科幻叙( xù)事的深度探索,《我的外星( xīng)女友》为像素动画呈现的( de)男女情感流动,而它们正( zhèng)是如今 AI 影视创作的两面( miàn):一是宏大瑰丽的严肃科( kē)幻叙事,二是充满大胆想( xiǎng)象的“小而美”创作。
△《缸中之( zhī)脑》获北影节 AIGC 单元最佳动( dòng)画奖
日前,极客电影(ID:Geekimovie)特别( bié)对话周士诚,邀请他谈谈( tán) AI 影像创作的经验与心得( dé)。
周士诚
区别于其他 AI 影像( xiàng)创作者的开放与善谈,周( zhōu)士诚更加严谨内敛,他对( duì)技术既不盲目崇拜,也没( méi)有刻意抗拒,而是始终将( jiāng)技术与内容紧密结合,稳( wěn)步推进。
同时,将激情与对( duì)世界的好奇放在了作品( pǐn)里,使之情感色彩更具浓( nóng)度与深度。
01《缸中之脑》:用 AI 破( pò)解叙事难题的实验场
《缸( gāng)中之脑》作为 AinimateLab “未来症”系列( liè)的首部作品,从诞生之初( chū)就带着强烈的实验属性( xìng)。
它讲述了一个富有科幻( huàn)色彩的情感故事:一个孩( hái)子患上神经疾病,他的母( mǔ)亲用爱改写时间法则,让( ràng)他的生命在大脑中永生( shēng)。
周士诚在采访中透露,这( zhè)部科幻短片就是一次纯( chún)粹的尝试。
他还直言,本片( piàn)的核心目标是探索 AI 在实( shí)际制作中的应用逻辑,而( ér)非追求商业回报。
《缸中之( zhī)脑》的故事并不复杂,并且( qiě)这个科幻概念也并不新( xīn)奇,但是周士诚创造性地( dì)使用母子亲情作为故事( shì)主线,成功地为这个冰冷( lěng)的故事赋予了一抹温暖( nuǎn)的底色,使其成功地在一( yī)片同质化的 AI 短片中脱颖( yǐng)而出,在今年的北京国际( jì)电影节上获得最佳 AI 动画( huà)奖。
△《缸中之脑》主角小男孩( hái)周舟
本片改编自 AinimateLab 已有版( bǎn)权的书籍,周士诚选择以( yǐ)情感表达为核心,恰恰瞄( miáo)准了 AI 创作的最大痛点。
AI 创( chuàng)作的难点就是叙事,大视( shì)效谁都能做,但连续的人( rén)物一致性、连续的强叙事( shì),才是最难的。
周士诚的团( tuán)队在创作中遭遇的最大( dà)挑战,正是 AI 生成内容的 " 一( yī)致性 " 问题——由于 AI 生成的每( měi)张图像都存在细微差异( yì),如何保证角色形象、场景( jǐng)环境在全片中的统一,成( chéng)为必须攻克的难关。
△小男( nán)孩周舟的现实形象 VS 宇航( háng)员形象
为解决这一问题( tí),团队采用了“线下训练模( mó)型 + 三维场景搭建”的混合( hé)方案:
通过提前训练专属( shǔ)模型,确保角色形象的稳( wěn)定输出;同时用三维软件( jiàn)搭建真实背景模型,将 AI 生( shēng)成的角色合成其中。
这种( zhǒng) "AI 生成 + 传统制作 " 的结合方( fāng)式,既发挥了 AI 的效率优势( shì),又借助传统技术弥补了( le) AI 的短板。
△周舟母亲从年长( zhǎng)到年轻时的容貌变化非( fēi)常自然流畅
正如周士诚( chéng)所言:
AI 只是一种工具,就像( xiàng)软件一样,最终目的是把( bǎ)片子做好,而不是为了用( yòng) AI 而用 AI。
这种务实思路让《缸( gāng)中之脑》在众多 AI 作品中脱( tuō)颖而出。
相较于那些一眼( yǎn)就能看出 "AI 痕迹 " 的作品,它( tā)更注重内容本身的完成( chéng)度,最终凭借扎实的叙事( shì)和技术突破斩获奖项,印( yìn)证了 " 好作品无关工具,只( zhǐ)关质量 " 的创作理念。
02 《我的( de)外星女友》:像素风外壳下( xià)的 AI 创作探索
与《缸中之脑( nǎo)》的严肃实验不同,AinimateLab 在创作( zuò)《我的外星女友》时,带着更( gèng)轻松的创作心态。
这部像( xiàng)素化风格的动画短片被( bèi)他形容为是一部 " 偏娱乐( lè)性的作品 ",本片由团队中( zhōng)的“ AI 导演”将个人头脑中的( de)想象场景付诸于画面之( zhī)上。
所以,与其说本片是一( yī)次创作,倒不如说更像是( shì)一次肆意泼洒才华的游( yóu)戏。
《我的外星女友》是一部( bù)将科幻与恋爱喜剧相“混( hùn)搭”的动画短片,讲述了普( pǔ)通男孩方程与外星女孩( hái)小麦的恋爱日常。
片中,AI 技( jì)术与团队飞扬的想象力( lì)相互结合,使那些离谱的( de)脑洞情节看起来也 “十分( fēn)合理”。
小麦手中宇宙模拟( nǐ)器、粒子转换枪、形象环形( xíng)仪等诸多不明觉厉的道( dào)具,让观众直接联想到哆( duō)啦 A 梦的神奇百宝袋。
△外星( xīng)人小麦拥有许多厉害的( de)道具
然而,片中的经典致( zhì)敬环节还不止于与此。
宝( bǎo)可梦、马里奥兄弟、逆转裁( cái)判等彩蛋场景的出现,更( gèng)为本片增添了一份类似( shì)于《瞬息全宇宙》的 Z 时代狂( kuáng)欢气质。
△经典与创新完美( měi)结合
这部跨越星际的爱( ài)情故事,成功地让所有看( kàn)过的观众都 high 了起来。
在技( jì)术路径上,本片选择了更( gèng)轻量化的方案,比如主要( yào)使用 Midjourney 等线上平台生成基( jī)础内容,再结合传统合成( chéng)软件完成后期制作。
其中( zhōng),约 1/3 到 1/4 比重的工作依赖传( chuán)统工具。这种 " 线上工具 + 传( chuán)统软件 " 的混合模式,既适( shì)应了像素风格对细节精( jīng)度要求相对较低的特点( diǎn),也体现了团队对不同 AI 工( gōng)具的灵活运用。
作为一个( gè) " 小 IP 孵化项目 ",《我的外星女( nǚ)友》采用类似短剧的形式( shì)持续更新,其创作逻辑与( yǔ)《缸中之脑》形成鲜明对比( bǐ):后者聚焦 AI 在强叙事中的( de)技术突破,前者则更关注( zhù) AI 与个性化表达的结合。
周( zhōu)士诚将其定义为“做着玩( wán)”的项目,却“无心插柳柳成( chéng)荫”——入围了今年上海国际( jì)电影节的 AIGC 单元。
两部作品( pǐn)虽风格迥异,但共同指向( xiàng)一个核心认知:AI 不是颠覆( fù)者,而是赋能者,以及影像( xiàng)创作的助推器。无论是严( yán)肃的叙事,还是轻松的娱( yú)乐创作,AI 工具都会给创作( zuò)者不同的惊喜,保质保量( liàng)完成任务。
03 传统影视人的( de)转型:从视效制作到探索( suǒ) AI 技术
周士诚的 AI 创作之路( lù)与其在传统电影行业的( de)深厚积淀不无关联。
他早( zǎo)年从事院线电影视效工( gōng)作,曾经参与过《流浪地球( qiú)》等国内的大体量制作电( diàn)影,熟悉 UE、Nuke 等专业后期制作( zuò)工具。
可以说,那几年传统( tǒng)电影行业的工作经历,为( wèi)他后期进行 AI 创作奠定了( le)基础。
△周士诚坚持在 B 站分( fēn)享自己的 AI 创作与经验
而( ér)后在 2017、2018 年,他开始关注 AI 算法( fǎ)与程序,算是最早注意到( dào)未来趋势的一批人。
到了( le) 2022 年下半年到 2023 年初,只要 AI 领( lǐng)域出来前沿的东西,他都( dōu)会关注与尝试。
所以,他的( de)转型并非偶然,而是基于( yú)对技术趋势的敏锐判断( duàn)。
在他看来,AI 与 VR 等过往技术( shù)热潮的本质区别在于“不( bù)可逆”:
它不是资本介入的( de)一时热度,而是必然趋势( shì),与其排斥,不如拥抱。
过程( chéng)里,严谨务实的态度贯穿( chuān)周士诚的创作始终。
他强( qiáng)调 AI 工具的 " 创作者适配性( xìng) ":
AI 更适合创作者,不适合检( jiǎn)包式工作。传统导演要求( qiú) ' 必须怎么做 ',但 AI 是 ' 出什么( me)就接着做 ',思维逻辑完全( quán)相反。
这种认知使其团队( duì)能跳出技术崇拜,清醒地( dì)选择 " 训练专属模型 " 等解( jiě)决方案,在细腻动作、表情( qíng)处理等 AI 短板领域实现突( tū)破。
就此,基于多年观察,周( zhōu)士诚对 AI 创作生态有着独( dú)到判断。
他认为,具备传统( tǒng)制作基础或程序员背景( jǐng)的创作者更易突围,而普( pǔ)通玩家若无积累,将逐渐( jiàn)被淘汰:
行业正呈现两极( jí)分化,院线大导演可能完( wán)全不用 AI,而广告、部分电视( shì)剧 80% 可能被 AI 替代。
未来一定( dìng)是职业玩家入场,专业度( dù)决定生存。
周士诚还分享( xiǎng)了自己保持优势的关键( jiàn),即最朴实的——细节决定成( chéng)败:
实验室的宗旨就是比( bǐ)市面上其他作品别太差( chà)。
不看重细节,就和其他创( chuàng)作者没区别。
显而易见,AI 技( jì)术正在重塑影视创作的( de)生产链条,但作品的核心( xīn)价值从未改变。
周士诚及( jí)其团队的实践证明:无论( lùn)是《缸中之脑》的硬核实验( yàn),还是《我的外星女友》的轻( qīng)松尝试,真正打动人心的( de)永远是内容本身,而这显( xiǎn)然由创作者的性格和态( tài)度决定。